陶潛、嵇康之流,
謂「心為形役」而掛冠,故有歸去,故言絕交
對於一般文人而言,
歸去~
只是骨氣問題、選擇問題、價值問題
最多,
只有從容就義慷慨赴決之別
身處貴柔、守靜、尚虛...等玄之又玄的的魏晉世界,他們的內心的剛健,卻是誰都可以嗅的出來的
然而,在眾人為「廣陵散從今絕矣」的聲聲慨嘆之下,似乎無人可憐、注視另一類的文人~

他們的心更柔:可能是水做的
他們的身更薄:可能是紙糊的
他們的情更脆:可能是琉璃鑲的,
一個失神............形神具滅

是故,他們像吳淡如所說
「風一吹就會飄走、走兩步路還要吐一口血.....下雨天的午後不知要吃什麼」

但是我倒願這麼形容~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「形為心役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~是的

不為一個掙脫、一個自由、一個「兩者皆可拋」的超然與絕對,
所以
有人問倩紗窗、有人泣黃土隴、有人捨問江心、亦有人企盼江月
他們將心頭的點點、滴滴、千頭萬緒,
化作珠璣,
嵌成一幅幅「傾心」與「驚心」的絲(思)卷
孤夜無眠
蠟炬成灰
杜鵑啼血
一句句的捨問~天何以無親?道何以不仁?我何以獨憂?

是故,
形所以傷,不為物役,
乃在那病體堪憐、氣若遊絲處,
展現那「嬴弱的剛健」~猶如苦澀的甜美
雖鴆之毒,無懼,
只因生命,唯有死亡能證,
而含苞如「心」,必待葉身解離後始現!
即便有如曇花
即便緣薄命淺
管他愛恨之中?瞋痴之間?
只願,
形滅、心顯、願成!~長隨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rate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